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配合,处理的人多,容易出错。本文基于FMEA对检验样本收集流程进行了如下改进:
一、专家咨询小组成立:小组成员结构图
二.信息收集和流程图绘制:
对现有标本采集检测流程进行梳理后,统一认为标本采集有采集前、采集中、采集后、送检检测五个环节。并对五个环节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头脑风暴。
三.风险评估:
风险评估是FMEA操作中的必要步骤,采用风险优先级指数(RPN)评分。公式为:prn = o× d× s。
1.建立风险评分标准并评估:
o可能性,评分9分5级,评分标准如下:
检出率D,采用9分五级评分,评分标准如下:
严重性S,采用10分六级评分,评分标准如下:
2.计算风险值并排序:
从高到低排名前六位的失效模式是:运输过程中未给予特殊试样低温环境;抗凝管凝固;收集后储存时间过长;选择容器时出错;收款数量错误;不规则转运集装箱。
3.分析故障模式的原因。
第四,重新设计流程,分析测试新流程。
根据失效模式的原因,改进设计过程,制定改进措施。
1.改进设计流程。
2.制定改进措施
⑴全院统一低温转运方案和转运容器:核实转运箱温度:取出两个冰袋,放入转运箱内2-8℃放置7-10分钟,可使用1.50小时,规范转运流程,统一容器进行标本转运。
⑵培训护士从抗凝试管取血后混合摇匀:及时将血样倒置180°,摇匀2-8次;根据添加剂的不同,完成建议次数的反向搅拌;
采血前检查采血管的顺序和有效期。
(3)检验科应增加人员采集标本,规范紧急采血和常规采血时限:
紧急:立即送检;常规抽血:有效检验时限
⑶培训护士:培训护士选择合适的采血试管和容器,培训护士选择合适的采血试管。加强对正确采样患者的健康教育。
五、实施并监测重新设计的流程:
通过实施,效果确认的样本错误案例数量明显低于之前,效果显着。风险比以前低了。
最后总结此次活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计划。